龙南市客家围屋数字博物馆

渔仔潭围
沙坝围
猫柜围
田心围
渔仔潭围

仔潭围,又称“客家酒堡”,于里仁镇新里村,始建于清嘉庆年间竣工于道光年间,李德遇所建,围因村庄边上的濂江有深潭和鱼仔游动而得名鱼仔潭围。

渔仔潭围是赣南围屋中山水格局保存最完整的围屋代表。鱼仔潭围山环水绕,后有靠山,前有案山,四周砂山屏立,呈藏风聚水之格局。围西侧濂江上修有风水桥,风水桥以西,河的拐弯处,左有象形山,右有狮形山,乃水口之形。当地人称之为“狮象把水口”,鱼仔潭围大门正对案山,形成良好的对景效果,寄托了人文昌盛的寓意。

渔仔潭围集客家民俗文化和酒文化于一体,保存了客家酿酒的传统工艺。客家米酒醇厚绵柔,古人赞酒曰“开坛十家醉,把盏百里香”。

2018年被列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建造年代:清

开基姓氏:李

设计布局:回字形,4座炮楼

测量规模:占地2475平方米,围长55米,围宽45米,围高12米    

围屋朝向:围门东向,祠堂厅厦北向

沙坝围

沙坝围,位于里仁镇新里村,始建于清代咸丰元年(1851),围屋始祖自里仁栗园围迁入,至今已历15代。

沙坝围呈正方形建筑结构,建筑严谨、整齐、美观、坚固,但规模较小。围屋东有两座四层炮楼,西侧有两座五层炮楼,东、南、北面住房均为三层,西侧一排住房有地下室,为四层。大门西侧有通道通往地下室通道及炮楼底层。

2018年,沙坝围被列为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建造年代:清

开基姓氏:李

设计布局:口字形,4座炮楼

测量规模:占地1296平方米,围长36米,围宽36米,围高9米    

围屋朝向:围门与祠堂厅厦均为南向

猫柜围

猫柜围,位于里仁镇上游村,始建于同治末年(1875),系当地吴明柱所建,因围屋规模小,人们戏称为猫柜围,久之成正式名称。

围内房屋土木结构,灰瓦屋顶,杉木门窗,青砖地面,蛋青色内墙,温馨宜居二层挑梁吊楼,环廊通行,美观别致。

猫柜围赣南小型围屋中的典型代表。整座围屋建筑结构严谨,空间序列分明,宅第、院落、碉楼等功能组织明确,集居住、防御、家祀于一体,尤其是防御体系完善而实用,具有很好的建筑设计学术价值。

2008年,龙南县人民政府公布猫柜围为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

建造年代:清

开基姓氏:吴

设计布局:口字形,4座炮楼

测量规模:占地256平方米,围长16米,围宽16米,围高8.5米    

围屋朝向:围门西北向,祠堂厅厦西向

田心围

田心围,位于里仁镇上游村,始建于清朝光绪年间(1886由杨能礼后裔开基建造,因其始祖姓氏而又名杨屋围。

围屋墙体由三合土鹅卵石砌筑而成厚实坚固。围屋四角设有炮楼,围内巷道环通,中间设有两进式祠堂,二楼设内走马环通。上游田心围形制规整,是客家围屋的典型代表之一,对研究客家建筑文化具有一定的实物参考价值。

2020年被赣州市政府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建造年代:清

开基姓氏:杨

设计布局:回字形,4座炮楼

测量规模:占地1720平方米,围长40米,围宽43米,围高7米    

围屋朝向:围门与祠堂厅厦均为南向

32届世客会
 
 
 
 
倒计时
08
23
59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