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南市客家围屋数字博物馆

客家围屋·云上观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22-08-23 19:11来源:围美龙南公众号网址:https://mp.weixin.qq.com/s/756NGtY__ao4eXJOl2HbqQ

图片


图片




客家围屋·云上观



潘    平

说起客家围屋,就全国各地人民而言,脑海中大概率闪现的应该是福建土楼,毕竟这类圆形民居的造型太过于奇特,容易入脑,其次是名气太大,成为驰名中外的客家建筑代表

图片

▲福建土楼

     福建土楼能享誉世界,在笔者看来,至少两件事情是回避不了的,一则是网络上传的轶事:南靖土楼最早被世人所识是缘于一个“美丽的错误”——早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中央情报局通过卫星照片发现了中国闽西南崇山峻岭中数量惊人、规模庞大的类似导弹发射架模样的东西,这个发现惊动了白宫。1985年美国两位神秘客人贝里夫妇以访问学者的身份专程来到南靖县书洋镇田螺坑土楼群考察,回到美国后,贝克夫妇给第40届美国总统里根写了一份《中国南部调查报告》,说明卫星监控疑似地只是土楼民居而不是核基地。土楼就这样阴差阳错地名扬天下、走向世界,这就是现在福建土楼著名的“四菜一汤”。另一件事,则是2008年福建土楼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从此走上名气和发展的快车道。
图片
▲福建步云楼、振昌楼、瑞云楼、和昌楼、文昌楼
     可能是土楼曝光率比较高的原因,以至于对客家地区、客家文化不甚了解的人会简单以为土楼就是客家民居的主要形式。其实,在客家人比较集中的赣南、闽西、粤东北地区,还有许多种客家民居形态,比如有四扇三间、六扇五间、一进两厅的普通民居,有九厅十八井的大屋,还有半圆形的围龙屋和方形围屋等,它们当中造型比较独特、最具地区代表性的简单从形态上区分的话,大致有三种,分别是圆形土楼、半圆形的围龙屋和方形围屋,分别兴盛于闽西、粤东北和赣南,成为当地的民居建筑的代表和地方特色名片。

图片

▲圆形土楼、半圆形的围龙屋、方形围屋代表

     龙南是赣南客家围屋最集中、最具代表的地方,因客家围屋数量之多、规模之大、风格之特别、保存之完好而远近闻名。2012年,以龙南围屋为主的赣南围屋成功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013年,龙南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中国围屋之乡”称号。

     龙南的客家围屋在印象中,大抵是四四方方、是坚厚的外墙、是耸峙的炮楼、是雄俊与坚毅……在碧绿的春天,它们守护着家园,静候着田野的人归;在激荡盛夏,半月池的荷浪,拂来片片清凉;在缤纷的彩秋,忙碌的蓝襟衫,堆满层层粮仓;在明媚的冬日,暖阳下的八仙桌,古酿飘香。
     或许是习以为常的平视与仰望、近观与远眺,刻板了的国保、省保的经典影像和踩出光亮的鹅卵石路,让我们对龙南客家围屋“数量之多、规模之大、风格之特别、保存之完好”的解读缺乏更为全面、系统的认知。

所幸航拍的普及,让我们可以轻而易举的像鸟儿一样,飞上天空,在云端、在高空视角下,从平面形态上去欣赏和解读龙南大地上形态各异、多姿多彩的客家围屋。笔者挑选了50座龙南围屋航拍图进行图文并茂的介绍,以饕读者。

图片


01 方形客家围屋

      方形客家围屋是有坚固防御的设防性民居,从平面的基本元素来看,仍属“厅屋组合式民居”范畴。主要特点是聚族而居,四面合围封闭外墙中设炮楼、枪眼等防御设施,围内设水井、粮柴库、水池等防围困设施和设备。从平面形式上分,主要有实心的“国”字形围和空心的“口”字形围两种。

图片

▲杨村镇燕翼围

     实心的“国”字形围,是赣南围屋的主流形式,也是赣南诸多围屋形式中数量最多、流行最广的一种围屋类型。实心部分一般由一组或多组主体民宅。

图片

▲关西镇关西新围

空心的“口”字形围,空心部分指内部中心没有主体建筑。“口”字形围一般比“国”字形围小,占地面积一般在400-1400平方米范围。赣南围屋中,最小和最高的都是空心“口”字形围屋。

空心的“口”字形围还可以分为两种子类,一类是四角楼围屋,炮楼突出在主体外,即围屋四角独立设置炮楼,比如是里仁沙坝围、里仁猫柜围等;另一类是方形围楼围屋,炮楼不单设不突出,只在主体建筑墙上设置射击孔,比如杨村燕兴围、杨村细围等。

图片

▲里仁镇沙坝围

图片

▲里仁镇猫柜围

图片

▲杨村镇燕翼围、新围、细围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里仁镇漁仔潭围、隘背围、刘华邱围、杨屋围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杨村镇上新屋围、杨太围、集庆围、衍庆围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桃江乡龙光围、渡江镇水围、关西镇鹏皋围、夹湖乡落洋围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龙南镇烟园围、上新围、福星围、土建背围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里仁镇车田围、里仁镇大溜背围、里仁镇象塘围、武当镇大坝新屋围、武当镇下井围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汶龙镇邓公围、汶龙镇新围仔、汶龙镇岭头围、汶龙镇八姓围、南亨乡温兴围



02 半圆形围龙屋式围屋

围龙屋式围屋,是赣南客家围屋中粤式围龙屋与赣式围屋相结合的一种类型。这种围屋的性质上也是聚族而居,一般由某位男性祖先规划并建成或由后代持续拓展建成,围内所居成员都是其一人血脉裔孙(嫁入媳妇除外)。主要分布在龙南和寻乌两县,围龙屋式围屋在赣南围屋民居中所占比例可能不到十分之一。但时间跨度大,明代到清初的都在龙南,而且还是赣南现存最早的围屋,清中期以后却绝少见。

平面特征上,占地面积一般都较大,前底后高,前方直后成圆弧状,大门前设有禾坪和半月形水塘。同粤式围龙屋一样,后面圆弧部分做成隆起的“化胎”以示吉祥。围内必设水井,以抵御围困。外周至少有一条以上的围龙屋环绕,内核为赣式“祀居合一”的客家大屋,大小不一,主要有“一轴两厅”和“三轴三厅”两种形式。龙南比较典型的半圆形围龙屋式围屋主要有杨村乌石围、武当田心围、武当岗下围、九连山金盆围等。

图片

▲杨村镇乌石围

图片

▲武当镇田心围

图片

▲武当镇岗下围


图片

▲九连山镇金盆围


03 圆形土楼式围屋

据万幼楠先生介绍,赣南的圆形土楼主要散见于定南、龙南、全南、瑞金、石城等地,但绝大多数已本地化,如用土坯砖墙,体量变小或四角加构碉堡等。然而在“三南”尚存有屈指可数的几座圆土楼,颇有闽式土楼味。

在龙南,临塘乡的黄竹陂圆围是最接近福建土楼的圆楼。黄竹陂圆围是座平面呈圆形,在一面切去约四分之一的土楼。其切面处为五开间,当心间为围门。围门构造如城门楼的做法,即上为悬山式门楼,下有厚实大闸门的门洞。

图片

▲临塘乡黄竹陂围


04 不规则形围屋

     一般以村围为代表,根据村内原有民居的分布形状而定,平面形状不一,有船形、蛤蟆形等各种形态,用很厚的城墙或较薄的围墙围合封闭的村庄。村围一般占地面积较大,一般的都有上万平方米。大的村围常常按官城的布局,设有东西南北门,村门形式一般也都防城门样式,门顶有炮楼和相关防卫功能设施。龙南比较有代表性的不规则形围屋和村围有里仁栗园围、里仁新屋场围、关西西昌围、关西田心围、武当珠院围、武当竹园围、临塘河唇围等等。

图片

▲里仁镇栗园围

图片

▲里仁镇新屋场围

图片

▲关西镇西昌围

图片

▲关西镇田心围

图片

▲武当镇珠院围

图片

▲武当镇竹园围

图片

▲临塘乡河唇围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武当镇新厅围、里仁镇冯兴围、武当镇新屋围、汶龙镇李屋围、武当镇船形围、武当镇上店围


图片


图片来源:龙南市博物馆【围屋影像普查资料】

参考文献:万幼楠.赣南历史建筑研究、万幼楠.赣南围屋、徐百胜.龙南客家围屋志、肖发标 钟莉清.赣南围屋传统营造技艺

编辑:唐   仁   |   初审:徐丽芸   潘   平 |   终审:陈宝权

图片

文章已于2022-08-23修改


32届世客会
 
 
 
 
倒计时
08
23
59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