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南市客家围屋数字博物馆

匠心坚守55年!他是客家围屋的“守望者”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22-08-30 21:07来源:客家网公众号网址:https://mp.weixin.qq.com/s/FMdqQ7gzpOny3tRNQIosOw

融汇世界的客家   展示客家的世界  

我们致力于打造服务全球客家人的交流平台

讲好客家故事,带您领略绚丽客家风情


本文综合自客家新闻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客家围屋,产生于明末清初,被誉为“东方古城堡”,集家、祠、堡于一体,是客家文化的有形载体和典型代表。在赣南,现存围屋600多座,而龙南市就有376座围屋,因保留围屋数量之多、规模之大、风格之全、保存之完好,属全国之最,被称为“中国围屋之乡”,是名副其实的“世界客家围屋之都”。

图片

钟彦鹏在雕琢木材。


如今,守护围屋,成了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钟彦鹏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他扛起了修缮赣南客家围屋的重任。

71岁的钟彦鹏16岁时开始学习传统木工技艺,出师后承接祠堂维修,醉心于客家围屋的修缮、维护50多年。

图片

缮西昌围时,钟彦鹏与李明华对木材进行防腐处理。


钟彦鹏先后维修了关西新围、燕翼围、乌石围、西昌围等十几处围屋。凡是钟彦鹏经手维修的每一座围屋,他都力求恢复原貌,执行传统的维修标准,坚持结构不能变,尺寸不能动,栋梁不能移,使用质量好的老材料。每一次施工,钟彦鹏都按照传统的赣南围屋营造技艺严要求、高标准、注重细节、严格配方、测量精确。

钟彦鹏善于创新,边维修边琢磨,掌握了卯榫、斗拱、夯土墙、河卵石砌筑等传统的围屋营造技艺,既修旧如旧,又推陈出新,成为围屋营造的样板。同样掌握了这些传统围屋营造技艺的,还有赣南围屋营造技艺的省级非遗传承人李明华。他们还是表叔侄关系。

2019年,赣州市以地方立法形式通过了《赣南客家围屋保护条例》,为赣南客家围屋提供富有地方特色和针对性更强的法律保护。龙南市以非遗资源为基础,以客家围屋为主线,通过强阵地、育人才、办活动等多种方式,将赣南客家围屋营造技艺等非遗传承与保护紧密融合,让非遗走近人们身边。

龙南作为赣南客家围屋主要分布地,一直致力于赣南客家围屋营造技艺的传承保护工作,通过申报非遗保护经费,在关西新围新建赣南客家围屋技艺展示馆,拍摄非遗纪录片进行推广宣传,并对赣南客家围屋技艺传承人加大培训力度。

2014年,赣南围屋营造技艺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遗名录,是研究明清时期龙南及赣南社会历史极其宝贵的载体,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研究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也一直守护客家围屋的长盛不衰。

编辑|Niki 校对|丽欢 审核|张亦


图片


32届世客会
 
 
 
 
倒计时
08
23
59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