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屋探秘】耕读传家,龙南这些人将祠堂建成学堂 二维码
![]() 大刘屋的故事 行走在龙南古城的上西门,我们不仅可以看到气派的徐氏公馆式宗祠太史第,拐个弯再走四五十米,我们还可以看到金碧辉煌的大刘屋。没错,大刘屋就位于“太史第”东门对面,即江西省赣州市龙南市文化社区境内,于清代(公元1805年)刘大礼的后裔所建,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属龙南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大刘屋航拍 01 建祠堂的故事 大刘屋占地约四五亩,祠堂取名为“爱清堂”。深受客家文化耕读传家影响的大刘屋人,将此祠堂建成学堂,在此传授四书五经,让孩子接受儒家文化教育。据大刘屋老辈说,全南县牌坊下刘姓九世孙刘淮,生了三个儿子,第三子刘大礼在清朝时期从牌坊下迁入龙南。刘大礼为龙南大刘屋开基祖,大刘屋祠堂是他后裔所建。 相传,大刘屋由兄弟俩合作建成。在建造时,哥哥在外赚钱,弟弟在家负责施工。哥哥把在外所获得的财富托人带回家,然后由弟弟与师傅一道出谋划策。当时龙南城区已建起多处祠堂,但设计最别出心裁的还是徐氏的太史第宗祠,所以设计大刘屋宗祠时,不免以太史第作参照。祠堂建好后,兄弟俩以宗祠为中轴各居一半,哥哥居左,弟弟居右。 ▲雕刻、斗拱、雀替 02 刘印星的故事 龙南史上第三个被“钦点翰林”的是大刘屋人刘印星。刘印星,字松堂,生自古城龙南的大刘屋。大刘屋与太史第相邻,两座祠堂均为龙南之豪宅。太史第为徐名绂所建。徐名绂是龙南史上的第一名翰林院庶吉士,他曾在外任官职多年,官至正四品。徐名绂见多识广,年迈后他功成身退,荣归故里,居于太史第。那时,年少的刘印星聪明活泼,从小喜爱读经书。徐名绂了解此人后,甚为器重,对刘印星寄于希望,并常对他言传身教,为刘印星的读书及志向进行点拨。 道光十七年(1837年)刘印星参加乡试,中了举人。道光十八年即1838年,刘印星殿试中进士二甲列为第47名。这年国家共录取进士194名,实则刘印星进士榜排名第50名。接着他参加由皇帝亲自主持的朝考,朝考过关后,被皇帝钦点为翰林院庶吉士。 几年之后,刘印星走出翰林院,出任知县,不久又候选道台(正四品)。但之后刘印星因事罢官,之后不知所终。 ▲雀替 ▲大门 ![]() 知识知道多一点— —大刘屋 ![]() ![]() 来源:围美龙南 编辑:赖竹雨 校对:黄岩泉 曾钰 审核:叶伟贤 ➤龙南市民,非必要不离龙!请您支持!-END-
文章分类:
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