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南市客家围屋数字博物馆

央视聚焦!龙南改革魅力无限,老屋复活又美又燃!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22-10-20 15:40来源:龙南发布公众号网址:https://mp.weixin.qq.com/s/bzLG8EkPsmbqjsjMyWuLKg

龙南又登央视!

图片图片图片


在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际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美丽城乡》栏目聚焦龙南

报道我市乡村改革活力足

“老屋”复活焕新景的生动实践!


一起来看报道

图片


图片图片
图片

又美又燃的龙南“老屋复活”改革

吸引央视聚焦全网关注

真是太赞了!

图片


一起来了解更多
龙南“老屋复活”改革的故事吧!

▼▼▼

龙南市被誉为“世界围屋之都”,拥有大量围屋和客家民居,却因长期闲置造成老屋资源浪费。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部署的“实施拯救老屋行动”要求,探索资源整合、活化利用、长效保护“三位一体”农村“老屋复活”改革,实现老屋变民宿、“空心村”变“网红村”,培育了乡村振兴新动能。目前,共盘活利用农村闲置住宅665幢,建成8个老屋民宿集聚区,带动1.2万余名农民受益。


图片
图片

盘活闲置资源 促老屋“苏醒”




一是建立围屋保护修缮机制。全面摸清老屋底数,按照建筑年代、建筑形式、房屋产权、使用状况、流转意愿等信息建立台账,目前登记在册的有376座客家围屋和1678幢(间)客家民居。采取分类施策,对列入市级以上文保单位的围屋,由政府组织修缮;对未列入文保单位但产权人修缮意愿较高的围屋,以群众自筹、政府奖补的方式开展修缮;其它围屋以维持现状保护为主,强调保留祠堂、围墙、炮楼等文化意象,待条件成熟逐步修缮。


图片

▲渡江镇黄花湾共享村落的客家民居修葺一新。廖彩新 摄
图片
▲炊烟有意,乡村有诗,临塘乡芷溪谷一隅。

二是创新老屋托管流转机制。在镇村两级设立32家老屋托管站,由镇村干部和村小组长组成管理机构,负责对老屋进行托管和流转。农户自愿将闲置房屋交给托管站托管,再由托管站统一对外挂牌招租,流转给承租方经营。托管站作为老屋租赁中介方,收取适当的管理费用上交给村集体;农户通过老屋流转获得租金收益;承租方获得老屋使用权,可用于经营农家乐、民宿、康养、旅游等产业。目前,该市4个市级示范点老屋流转率达75%。

图片
▲里仁镇正桂民宿村新建民宿—“榕宿”。

三是探索老屋规范化经营机制通过创新发放“三本证件”,明确资格权、放活经营权、保障收益权,推动闲置老屋规范有序进入市场,为老屋流转供需双方提供合法保障。“第一本证件”为乡贤乡居资格权证。即有意愿回乡投资经营且符合条件的乡贤提出申请,乡贤乡居资格审定委员会经过审查评定、会议讨论以及社会公示等流程,认定申请人资格后颁发该证,乡贤持证参与老屋流转经营。“第二本证件”为乡贤乡居房屋经营权证。即乡贤流转老屋并完成相应的改造提升工程后,可申请办理该证,证件加盖政府公章,明确租赁当事人的权利义务。相关部门对持证乡贤开辟金融贷款、工商办证、技能培训等绿色通道。“第三本证件”为老屋民宿经营证件。即相关部门简化优化工作流程,在全省率先探索办证申请、安全鉴定、联勘联审、审批办证“四步法”,为持有房屋经营权证的乡贤办理民宿经营许可证。目前,已办证32本。

图片
▲黄花湾共享村落一角。廖彩新 摄

丰富发展业态 为老屋“造血”




一是创新“老屋+民宿”模式,打造民宿集聚区。探索老屋民宿集聚发展机制。以创建全省“美丽活力乡村+乡宿”联动建设先行县为契机,选择老屋集中连片且自然人文条件较优越的村庄,整合农林水、交通、乡村振兴、金融等项目资金向该区域倾斜,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对评为星级民宿的给予资金奖补,推动民宿产业和乡村旅游规模化、特色化发展。正桂村利用毗邻高铁站的优势,引进10家民宿企业,建成以老屋民宿为核心的4A级乡村旅游点。目前,该市已形成围屋民宿小镇、芷溪谷、田螺湖、梦里桃乡等8个老屋民宿集聚区。

图片
▲航拍里仁镇正桂民宿村。黄小川 摄
图片
▲龙南做好农村闲置房盘活文章,打造临塘芷溪谷等一批乡村旅游点助力乡村振兴。王建春 摄

二是创新“老屋+农业”模式,打造高品质农产品先行区。依托老屋民宿集聚区,大力发展乡村经济,以第三产业为核心,向第一、二产业延伸,实现三产融合多元发展。高标准建成200亩玫瑰花基地,创办年产60吨玫瑰花茶、玫瑰纯露加工企业,进而打造集花产业、民宿群、休闲观光为一体的文旅综合体。同时,突出“一村一品”,打造“生态茶村”等72个老屋产业村,成功申报龙南大蒜等88个地理标志、知名商标和有机认证,大坝村鹰嘴桃基地等6个老屋产业村获评赣州市首批富硒产业示范基地。


图片
▲渡江镇打造集玫瑰花产业、民宿集群、休闲观光、户外活动策划为一体的玫花渡旅游综合体。叶波 摄
图片


▲依托大坝村鹰嘴蜜桃基地,武当镇打造集花卉观光、乡村旅游、农耕体验等多功能为一体的梦里桃乡乡村旅游点。姚雁 摄


三是创新“老屋+商贸”模式,打造乡村商旅示范区。完善农村商贸流通机制,将客家特产、超市等“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商贸业态引入老屋民宿集聚区,打造年产900万瓶的“隔壁阿姨”豆腐乳、年销售100万公斤的杨村米酒等商业品牌。发展“网红直播+农产品销售”经济,将老屋村落打造成“网红村庄”,建立1个农商会展中心,创办3个电商直播基地,注册151家电商公司,2021年全市实现线上销售额1.98亿元。

图片
▲渡江镇新大村玫花渡一角。

激发内生动力 助老屋“新生”




一是加强常态管护。探索市场化运作机制,实施环卫第三方治理,由保洁公司负责卫生清扫、设施维护等老屋日常管护工作。开启“网格化”管理模式,将全市村庄划分为696个小网格,推进“村评户比”机制,开展老屋清洁行动和美丽村庄创建活动。建设5G+村庄环境长效管护平台,将老屋民宿集聚区纳入监管对象进行常态化管护,实现村容村貌实时监控、垃圾桶满溢告警、保洁员路线定位、环卫车辆运行路线跟踪等功能管理。提升老屋改造设计水平,推广“新客家风”建筑风貌。

图片


▲航拍渡江镇黄花湾共享村落。

图片


▲临塘乡芷溪谷环境优美,岁月静好。


二是传承特色文化。以赣南围屋营造技艺、客家山歌等25个国家、省市非遗项目为依托,在老屋集中的村庄建设了9家非遗传承点,累计开展非遗传承传播活动350次,受众达15000多人次。把历史文化、民俗风情有机融入老屋开发,打上“文化烙印”。如杨村镇以燕翼围及周边27座围屋依托,将古围、古巷、古塘、古桥、古井串联起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客家文化体验村。

图片


▲在里仁镇正桂美丽乡村,孩子们唱起客家山歌。

图片
游客前来参观燕翼围景区,体验浓厚的客家文化风情廖彩新 摄
图片
龙南市“不要彩礼要幸福”客家非遗集体婚在渡江镇玫花渡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举行。叶波 摄

三是培育乡土人才。在老屋民宿集聚区等地建设“人才驿站”,选拔当地种养能手、能工巧匠等乡土人才,纳入信息库备案管理,抓好培训和服务,目前已登记管理1352人。利用老屋品牌效应,吸引民宿管理、文化推广、现代农业等各类人才加盟创业。如,黄花湾共享村落通过开展老屋引才计划,引入15户农业带头人发展精品农业、30名签约主播直播带货、13名管理人才经营民宿餐饮和11名创意人才从事文化传播产业。目前,8个老屋民宿集聚区均建立了合伙人创业团队,汇聚了各类人才近200名。

图片图片

▲渡江镇黄花湾共享村落吸引了众多创意人才聚集创业。 黄钰 摄。


身为龙南人
怎能不为之骄傲和自豪!
转起来!为家乡的精彩蝶变点赞!


来源:龙南市融媒体中心
编辑:曾钰
校审:黄岩泉   赖竹雨
审核:叶伟贤   凌虹



推荐文章
32届世客会
 
 
 
 
倒计时
08
23
59
32